順遂的人生是真的嗎?其實人生是苦難的。會有這種想法,或許是因為人生意外太多,所以先苦後苦、偶爾嚐到一點甜頭,這樣的人生最安全。期待小一點,失去就不會太意外。
⠀⠀⠀⠀
我喜歡這本書的角度,安靜地旁觀最親密的關係。作者寫到常常跟母親對坐無言,故意不接起電話,可能也就是不忍心看到或聽到母親痛苦的樣子。因為太痛了,乾脆就躲起來吧!為了不聽到母親的痛苦,躲到殼當中是最安全的。卻也直到卸下殼,體會到母親的苦,才真正認識到完整的母親。
⠀⠀⠀⠀
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,是一輩子的。在這段關係當中感到不安,這種感覺很容易就會擴散到人生的各處。這本書讀來很流暢,很直白沒有隱瞞。當中的內容很真實,因為這麼多挫敗與苦難很難假裝。
⠀⠀⠀⠀
我喜歡這本書,理由也是因為它真實。旁觀著母親經歷過低潮、失業、背叛跟癌症,活到這麼辛苦非常少見。但少見並不是沒有,這樣的機率誰說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呢?
⠀⠀⠀⠀
如果沒有,與其說是福報,不如說是僥倖。沒有遇到那樣的壞人,沒有見到那樣的背叛,沒有被癌症細胞擊倒的身體,說是強壯,也只是剛好身體內的癌細胞沒有發作吧!
⠀⠀⠀⠀
在一切的遺憾當中,其實還是有許多小確幸,一個眼神,一個微笑,讓接下來的人生,重新得到了力量。在苦難中賴以為生的,還是這些微小的確幸啊!有如富人不屑,有權者不看的路上小錢幣,卻是撿到的孩子最大的快樂。
⠀⠀⠀⠀
國小時,補習完,五塊錢的紅豆餅,十塊錢的的甜不辣。少少的,卻是滿滿的。這本書之所以動人,也是因為在滿盈的苦難中,母女情還是一樣的飽滿晶亮。
⠀⠀⠀⠀⠀
──資深記者 蔡又晴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感謝從事媒體業許久的前輩,讀了《卸殼》,還為此寫下了這樣一篇心得,在許多本書之中,能夠被看見,就已經是寫作者最大的滿足了。